12-15 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 (李雪莉、簡永達、余志偉)

「根據司法院統計, 2006 到 2016 年的十年間,全國少年虞犯的人數從 872 名增加到 1386 名,比例增加了 59% ;儘管少子化,少年人數減少,但被列為虞犯的少年卻增加了,這些少年成為幫派潛在可吸收的人力資源。」 明明少子化,廢墟少年的比例卻是上升,這個概念在書中至少被提到兩次,也是讓我覺得很憂慮的地方。書中提到這些廢墟少年很多是家庭失能下的犧牲品,廢墟少年比例上升是否也代表著我們的社會 M 型化、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呢?潛藏的社會風險是否越來越多呢? 「受傷的不會只是數萬個家庭,犧牲的也不只是底層兩代人。終究,因為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的匱乏,造成的貧窮世襲和階級固化,會在某個時間點以社會無法預期的方式,給我們一撃。」 這本書讀完有滿滿的無力感,對於這些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