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母愛是被逼出來的?-《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 (馬尼尼為)
懷孕之後,世界變成一片白,只剩下你。
生理的變化
心理的變化
人都說生了孩子後,自然會產生母愛,因為母愛是女人的天性,但真的是這樣嗎?
從懷孕開始,到生下小孩,養育小孩,每個階段都深深地影響女人的身心理,有人快樂地接受當一名母親,有人或許是責任感使然,被迫當一名母親,母愛也可能是被逼出來的。
馬尼尼為《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有別於其他褒揚、歌頌母親的偉大的書籍,誠實地寫出作為一名女性,面對懷孕的不適、生孩子的痛苦、被孩子佔據所有時間與精力,不得不暫時放棄自我,以孩子為中心過活的痛苦處境,從孩子出生之後,他的世界變成一片白,白的只剩下他和她。
於此同時,焦頭爛額的育兒生活中,還得處理婚姻中的豬隊友: 不幫忙照顧孩子、不做家務、不諒解全職媽媽,甚至外遇、家暴、言語暴力...
而世俗的觀點上ㄝ因為她是女性,有母愛的女人,就得默默承受這一切...
看完完全不想結婚也不想生小孩
------------------------------------------------------------------------------------------------------
馬尼尼為的筆法非常特別,一句一句短句子組合成一段文字,很像讀詩,文句簡潔,短而有力,用字精煉,讀來有種刻骨銘心的感覺,彷彿可以感受到他的無奈、憤怒與痛苦。(斜體字皆為書中內容摘錄)
生理上
「我的肉體慢慢地被你敞開,穿過去。微弱又有力。擠壓著胃、腸子、膀胱,細軟地變形。」
「這羊水撫育出肉的粗壯,還有熱,因為你擠進了我的熱。日正當午的熱焊接在皮上。」
沒懷孕過的人永遠不會懂的,就跟你沒得過痔瘡不知道坐立難安是什麼意思,沒得過蕁麻疹不知道什麼叫全身癢不停抓不停的痛苦一樣,沒親身經歷的,永遠不要說:喔不過就是肚子大了,有什麼差嗎?
心理上
「我做了生產的惡夢。我看見胎盤脫落。透明胎鰻內的嬰兒對我微笑。拖著臍帶。...噩夢又來了。」
「你哭。我知道你用枯把我耗出一個洞。我知道。」
生活重心
「我的時間,被他揉成一團,揉成皺皺的一團,快要裂掉的樣子。」
「我的夢想被打翻,被漠視。」
「我一再的向他商借時間,來盛我的文字。他不肯。我得專注於他。」
「我被他囚著,被他強押著,交出所有的時間。」
孩子出生後,因為通常是主要照顧者,母親往往是需要犧牲自己時間與生活的人。
世俗的要求
這世界總是對於母親有過度的期待,過多的包裝,過多的讚譽,因為是母親,所以必須完美,會煮飯、做餅乾、照顧小孩,還得同時完成家務,「因為在家帶小孩閒閒的」...
媽媽是完美的,媽媽什麼的會,媽媽是媽媽,媽媽不是她自己
「母親的時間,沒有人注視著。他們只要你付出,以母愛之名。」
「被冠以母愛的場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
育兒生活
「我肉體的汁液向你張開。時間向你張開。明天給你洗刷。給你乾淨的床單。你任性地喝光這可以滋養你的乳汁。任意地吸允。把我扯像一個更深,更深的親暱之中。潺潺的親暱。一口一口地把我吞下去。」
婚姻中的豬隊友
「你父親開始失去耐性。他只想喝酒只想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他只想要你快點長大陪他看電視。他對你的耐性只有一行。」
「他怪我不會照顧你,怪我能力不足...怪我沒有洗碗,怪我沒有幫他洗衣服。」
------------------------------------------------------------------------------------------------------
「母親」被賦予太多的角色與責任。她們身心俱疲,甚至求助無門,因為大家都認為,母性是女人的天性。因為是女人,所以天生就知道該如何照顧孩子、如何持家,並且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與能力,知道如何克服這一切。
我相信母性是天生的,畢竟女性會自然產生賀爾蒙來支持母性行為,或多或少的問題而已,但男性就該被教育(不管是大眾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該被教育一同分擔家務及育兒工作:
「男性參與育兒的程度愈高,他們的大腦也會出現同樣變化,但催產素在男性的作用不像驅動女性產生照顧的行為,男性當了父母後的大腦是由社會認知網路所支持...男性只要透過日常照顧嬰兒的行為,也可以打造出這個存在於父母大腦中的秘密空間。」(資料來源:發覺大腦中不存在的房間,科學家解開母性的秘密。)
家庭是兩個人的,不管任何事情都該一同互相扶持渡過,而不是用性別區分工作。
母親也是人,都只想過一種均勻的生活。
母親節快樂!
生理的變化
心理的變化
人都說生了孩子後,自然會產生母愛,因為母愛是女人的天性,但真的是這樣嗎?
從懷孕開始,到生下小孩,養育小孩,每個階段都深深地影響女人的身心理,有人快樂地接受當一名母親,有人或許是責任感使然,被迫當一名母親,母愛也可能是被逼出來的。
馬尼尼為《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有別於其他褒揚、歌頌母親的偉大的書籍,誠實地寫出作為一名女性,面對懷孕的不適、生孩子的痛苦、被孩子佔據所有時間與精力,不得不暫時放棄自我,以孩子為中心過活的痛苦處境,從孩子出生之後,他的世界變成一片白,白的只剩下他和她。
於此同時,焦頭爛額的育兒生活中,還得處理婚姻中的豬隊友: 不幫忙照顧孩子、不做家務、不諒解全職媽媽,甚至外遇、家暴、言語暴力...
而世俗的觀點上ㄝ因為她是女性,有母愛的女人,就得默默承受這一切...
------------------------------------------------------------------------------------------------------
馬尼尼為的筆法非常特別,一句一句短句子組合成一段文字,很像讀詩,文句簡潔,短而有力,用字精煉,讀來有種刻骨銘心的感覺,彷彿可以感受到他的無奈、憤怒與痛苦。(斜體字皆為書中內容摘錄)
生理上
「我的肉體慢慢地被你敞開,穿過去。微弱又有力。擠壓著胃、腸子、膀胱,細軟地變形。」
「這羊水撫育出肉的粗壯,還有熱,因為你擠進了我的熱。日正當午的熱焊接在皮上。」
沒懷孕過的人永遠不會懂的,就跟你沒得過痔瘡不知道坐立難安是什麼意思,沒得過蕁麻疹不知道什麼叫全身癢不停抓不停的痛苦一樣,沒親身經歷的,永遠不要說:喔不過就是肚子大了,有什麼差嗎?
心理上
「我做了生產的惡夢。我看見胎盤脫落。透明胎鰻內的嬰兒對我微笑。拖著臍帶。...噩夢又來了。」
「你哭。我知道你用枯把我耗出一個洞。我知道。」
生活重心
「我的時間,被他揉成一團,揉成皺皺的一團,快要裂掉的樣子。」
「我的夢想被打翻,被漠視。」
「我一再的向他商借時間,來盛我的文字。他不肯。我得專注於他。」
「我被他囚著,被他強押著,交出所有的時間。」
孩子出生後,因為通常是主要照顧者,母親往往是需要犧牲自己時間與生活的人。
世俗的要求
這世界總是對於母親有過度的期待,過多的包裝,過多的讚譽,因為是母親,所以必須完美,會煮飯、做餅乾、照顧小孩,還得同時完成家務,「因為在家帶小孩閒閒的」...
媽媽是完美的,媽媽什麼的會,媽媽是媽媽,媽媽不是她自己
「母親的時間,沒有人注視著。他們只要你付出,以母愛之名。」
「被冠以母愛的場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
育兒生活
「我肉體的汁液向你張開。時間向你張開。明天給你洗刷。給你乾淨的床單。你任性地喝光這可以滋養你的乳汁。任意地吸允。把我扯像一個更深,更深的親暱之中。潺潺的親暱。一口一口地把我吞下去。」
婚姻中的豬隊友
「你父親開始失去耐性。他只想喝酒只想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他只想要你快點長大陪他看電視。他對你的耐性只有一行。」
「他怪我不會照顧你,怪我能力不足...怪我沒有洗碗,怪我沒有幫他洗衣服。」
------------------------------------------------------------------------------------------------------
「母親」被賦予太多的角色與責任。她們身心俱疲,甚至求助無門,因為大家都認為,母性是女人的天性。因為是女人,所以天生就知道該如何照顧孩子、如何持家,並且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與能力,知道如何克服這一切。
我相信母性是天生的,畢竟女性會自然產生賀爾蒙來支持母性行為,或多或少的問題而已,但男性就該被教育(不管是大眾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該被教育一同分擔家務及育兒工作:
「男性參與育兒的程度愈高,他們的大腦也會出現同樣變化,但催產素在男性的作用不像驅動女性產生照顧的行為,男性當了父母後的大腦是由社會認知網路所支持...男性只要透過日常照顧嬰兒的行為,也可以打造出這個存在於父母大腦中的秘密空間。」(資料來源:發覺大腦中不存在的房間,科學家解開母性的秘密。)
家庭是兩個人的,不管任何事情都該一同互相扶持渡過,而不是用性別區分工作。
母親也是人,都只想過一種均勻的生活。
母親節快樂!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