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國宴與家宴》 (王宣一)

前幾天在book版上看到有人問說怎麼書看完了都記不住內容?
下面的回覆有人說邊看邊做筆記(也太累又不是讀書考試)、有人說因為書的內容不重要所以計不住、有人說書看完要重新用自己的話跟想法在思考一次,其中有人說是因為缺乏與自身相關經驗的連結,所以沒有共感。

這點我非常認同,閱讀固然可以增加知識,但當缺乏共感的時候書看完通常很容易忘記,若是閱讀的當下點頭如搗蒜,闔上書本後就算不記得詳細內容,但內容的大意或是作者想傳達的東西大抵可以用自己的話講出來,不需要筆記就可以講個大概出來。

為什麼會突然提到這個呢?因為讀完王宣一的《國宴與家宴》後我正有此感。

《國宴與家宴》根據作者在自序中提到,是記錄作者小時候的那樣一個年代,一個家庭餐桌和廚房裡的光陰故事。作者寫媽媽在廚房跟餐桌的故事、她與媽媽的故事、她與餐桌的故事。

作者寫江浙菜,寫媽媽對於食材的要求及處理態度、寫作者自己做/改這道菜、寫食材、寫口感,每道菜都是她跟媽媽以家族之間的故事,生長在富裕人家的她從小吃的菜都是餐廳才可以見到的大菜,就連我們現在上中式大餐廳去吃飯也很難一次吃齊這麼多菜色:紅燒牛肉、海參燴蹄筋、白菜獅子頭、如意菜等。大部分的菜色我都未曾嘗試過,這也是我讀來共感不深的原因。

唯一有感覺的地方是作者認為她會下廚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耳濡目染。從小看著媽媽優雅進出廚房,享受下廚的樣子,跟著在旁邊看的作者,自然而然的也因此開始學會下廚。這點在我家剛好是相反的,母親下廚是因為身為一位女性的「責任」,她必須替辛苦工作回家的父親準備晚餐、替嗷嗷待哺的孩子準備營養的雞湯、健康的食物。下廚對她來說只是家事中的一種,不做就會被傳統觀念冠上懶惰、不盡責的稱號,悶熱的廚房在夏天更是種折磨。

在這種觀念下,母親也叨念著我必須學會做菜,不然以後嫁人怎麼「持家」,會被夫家瞧不起云云。

但看著母親下廚這麼不快樂,我一點都不想學做菜,我不想要因為所謂的盡責而學,家務事或是煮飯為什麼一定是女人的工作?「廚藝」不應該成為我為了嫁妝之一,應該是等我心甘情願為了對方下廚的那一刻開始,我才會乖乖的學習,我想那時候應該還來得及吧(笑)。

---------------------------------------------------------------------------------------
上次讀了番紅花的廚房小情歌後,非常喜歡番紅花溫柔流暢的筆觸。在OKAPI讀到番紅花寫的國宴與家宴的讀書筆記,覺得寫得很好(同樣是閱讀心得怎麼跟我的差這麼多XD),同樣是廚房料理人,他藉由嘗試書裡的料理來懷念英年早逝的作者,讀來更有感覺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