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那些我讀完的書
Miru/用身體吸吐一本書
https://www.twreporter.org/a/bookreview-digest-book-with-body
https://www.twreporter.org/a/bookreview-digest-book-with-body
「表達不足自己所想的」,是很多人經常發生的事,因為眼見的文字的用詞不妥當了,造成溝通上的誤解,卻不能回溯自己是否表達上與所想的仍有極大的差距,更糟的是無法察覺出來。
閱讀你、閱讀他,每個吸納進來的意志跟靈魂會在閱讀者思考裡再做重組,而得出自己的東西,這是閱讀吐納出來的氣息,形成表達。
1. 《大家好,我是Naho:來自日本插畫家的台北發現》
作者: 小川奈穗 譯者:出色創意、賴庭筠、張秀慧
以外國人的角度看自己熟悉的地方其實非常有趣,發現原來我熟悉的地方還藏有這麼多小店跟選物店,好多年輕人創業的店值得去探索 (但通常這種店都價格高昂XD
作者介紹了好多集中在富錦街、樂利街、迪化街那附近的小店、文青店,也加入作者採訪店家的部分(80%被訪問的年輕人最喜歡的第二城市都是台南哈哈哈),加上手繪圖感覺得出來作者非常用心地在體會台北。
2. 《媽阿,一下迷路一下爆走》
文字:米米 繪圖:迷路
比起第一本,第二本重心感覺在於米米的育兒心得報告
但重點沒變,我非常欣賞米米的一點是:他總是願意聽小孩的話,站在小孩的立場想,而不是用階級或是輩分的框架與小孩相處,認為因為是媽媽或是爸爸,而他們只是孩子,孩子就該有耳無嘴,他們太小什麼都不懂,不乖的代價就是要罵要教才會懂。
我自己的父母就是這樣,總以為「我是媽媽我是爸爸,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聽我的才對」或是「因為我們都經歷過了所以告訴你怎麼避開不好走的路,不聽我的話以後你就知道!」
但為什麼總是不聽聽小孩的想法,總是急於把框架套在我們身上,逼迫我們必須跟著社會的規則走才是對的,不按照規則走,跟別人不一樣就會很辛苦就不對,為什麼?真的是這樣嗎?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跟命,親自去嘗試過了才會懂得事情的真諦不是嗎?
3. 《一個人到處瘋慶典:高木直子日本慶典萬萬歲》
高木直子/圖文 陳怡君/翻譯
1. 《大家好,我是Naho:來自日本插畫家的台北發現》
作者: 小川奈穗 譯者:出色創意、賴庭筠、張秀慧
以外國人的角度看自己熟悉的地方其實非常有趣,發現原來我熟悉的地方還藏有這麼多小店跟選物店,好多年輕人創業的店值得去探索 (但通常這種店都價格高昂XD
作者介紹了好多集中在富錦街、樂利街、迪化街那附近的小店、文青店,也加入作者採訪店家的部分(80%被訪問的年輕人最喜歡的第二城市都是台南哈哈哈),加上手繪圖感覺得出來作者非常用心地在體會台北。
2. 《媽阿,一下迷路一下爆走》
文字:米米 繪圖:迷路
比起第一本,第二本重心感覺在於米米的育兒心得報告
但重點沒變,我非常欣賞米米的一點是:他總是願意聽小孩的話,站在小孩的立場想,而不是用階級或是輩分的框架與小孩相處,認為因為是媽媽或是爸爸,而他們只是孩子,孩子就該有耳無嘴,他們太小什麼都不懂,不乖的代價就是要罵要教才會懂。
我自己的父母就是這樣,總以為「我是媽媽我是爸爸,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聽我的才對」或是「因為我們都經歷過了所以告訴你怎麼避開不好走的路,不聽我的話以後你就知道!」
但為什麼總是不聽聽小孩的想法,總是急於把框架套在我們身上,逼迫我們必須跟著社會的規則走才是對的,不按照規則走,跟別人不一樣就會很辛苦就不對,為什麼?真的是這樣嗎?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跟命,親自去嘗試過了才會懂得事情的真諦不是嗎?
3. 《一個人到處瘋慶典:高木直子日本慶典萬萬歲》
高木直子/圖文 陳怡君/翻譯
留言
張貼留言